隋唐印章制度,刁<像秦汉以印钮、绶色等来区分品级,而是以印形及其大小等来鉴别官署的级别。隋唐劈头烧毁官职印,对官吏已不受权,而换之以发给鱼符。官印一般较秦汉、魏晋为大,一般5—6厘米见方,有大至3厘米见方的,也有长方形的。皆朱文印,印边与印文粗细相当。其印材与称呼等根蒂承继六朝,皇帝称“玺”,一般官私印仍称“印”。《唐六典》载:“皇帝有传国玺及八玺,皆以玉为之。八玺者:神玺、皇帝行玺、皇帝之玺、皇帝信玺、天予行玺、皇帝之玺、皇帝信玺。大朝会,则符玺郎进雏、奉命套于御坐。”至武后,以玺音近“死”,改诸玺为宝;中宗位,复称为玺。开元六年,夏称宝。天宝初,改玺书为宝二一改传吲宝为承火大宝。太后、皇后、太子、妃等称玺,以金为之,藏而刁用。人皇太后、皇太后封令书用宫官印,皇后用内侍省印。袅火予用左春坊印,妃用内坊印。皇帝巡幸,则京师东都雷守,给留守印,渚司之从行者,给行从印。一般官印,铜为之。
一、隋代官印
隋代官印传世少少。罗振玉《隋唐以来官印集成》,征集隋代朱文火官1 啊方。日本《二 道全集》第二十七卷也收录无方。 1“纳戍印”,56厘米见方,铜印,鼻钮,朱文。有的著录释“歹纳府印”,不妥。背款有“开皇十六年七一日造”。按了:皇十六年,公元596年。也有人认为此印年款大概是
后人伪凿。印文二忙体与六朝碑志篆额相通。已不见占朴、憨厚之汉印巾1日,而成细微、妍美之体了。
2“观县印”,56厘米见方,鼻钮,铜印,朱文印1背凿款“肝皇十六年(公元596年)十月五日造”。印义风格与“纳戍印”相通,其钮制有汉魏鼻钮遗意。有人断定为唐官印,然唐宵印鼻钮多是岛鼻长孔钮,而此印则较低短。印章 3“崇信府印”,铜印,鼻钮,朱文。与六朝后墓志篆额相近,印文较细,有丰丽更改之美。背款是“大业十一年(公元65年)七月廿造”。崇信在今甘肃省经川县西,经水支流讷水南岸,唐置崇信军,后设府治。
4“桑乾镇印”,天津艺术博物馆藏。52厘米见方,鼻钮,“印”字与上诸印之“印”同。其背款为“大业五年(公元609年)三月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