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末清初之际,篆刻名家不少,他们有的专师一人,有的也前后兼师两人,并在师法的基础上,又能自成面目。但其风格又不如前述诸家突出,故将其面目相近者,归为一类。在朱简《印经》中所列当时印
人支派姓名,造个重要参考资料,但其中有的作品流传很少,有的虽有印谱行而特点较少,现择简述如下:
(一)璩之璞(16世纪初)
璩之璞,二元坞,号君瑕、仲玉、荆卿等。江西人,肛上海,生卒年不详,约在明隆庆万历年间。人品高洁,善画山水、花鸟、书法、篆刻。
他篆刻师法文彭,后取法元人与汉印法。所作印,有文彭之秀雅之风,有的亦具有汉人制、茂之气。如他的朱文“琼仲玉氏”、白文“中玉氏”,缺有艾彭气息。门文“庀名之璞”、“璩之璞印”,具有汉铸
印规模。
(二)李流芳(公元 575-629年)
李流芳,字茂宰,义字长蘅,号檀园、香海、泡庵、慎娱居士、檀园老人等,生 二万历年,卒:“崇祯年。安徽歙县人,寓居江苏嘉定(今属上海),善诗‘画、印,皆负盛名。他与同里唐时升、娄坚、程嘉燧最友善,世称“嘉定四先也”。著有《檀司集》、《西湖卧游图题跋》等。
篆刻宗文彭.他的作品以冲7]为丰,发展了,文彭较峻利·路。同时取法汉印,亦受何震之影响。如白义印“长裔父”、“李流芳印”,朱白文印“李流芳印”、朱文印“长蘅”等中,可见其大慨。他与汪关交往密切,有的印章也取大篆。丁小餐为之,如朱文“李长蘅”、“长蘅”。他曾说:“其字之传既有限,而后之人复不得以意增减,其怕则不得不借钟鼎大小篆以补其所刁<及。故秦、?义之不得不降而为宋、>亡也,势必所谓穷则通焉者也。”他这种“哆歹则通”的思想,’三符合艺术跟随时代前进而发展的规律。
他取法时人之外,更取钟鼎、大小篆以及秦、汉印章等资料来:富自己作品的内容=形式。这也是他的高明之处。
他篆刻卜.的成就.除-有诗书画等修养及博学外,也与他在朋友之间的勤奋探讨有关。他回忆说:“余少年游戏此道,偕吾休友人竞相模仿,往往相对,酒阑茶罢,刀笔之声,扎扎不已,或得意叫啸,互相标闷,前无古人。”(见《宝印斋印式》李流芳题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