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官职印
这种官印中,一种情况是生前用印,死后陪葬的;另一种情况是原官印上交,临死草草凿制一个陪葬,也有为殉葬而特制的。近3o年来在长沙西汉墓葬先后出土20余方官印,“长沙丞相”、“软侯之印”的龟钮铜印等可证。印文刻工极为粗糙,与生前服官时所佩执铸印的精细截然不同。其余如“长沙司马”、“长沙顷庙”、“广信令印”等为鼻钮石印,文字制作草率。“御府长印”,为赶下葬,仅墨书而未刻。
(二)带官职的姓名印
传世汉铜印中有一种印“司徒中士张尚”、“横野大将军莫府卒史张林印”、“大司空姚匡”、“河间私长朱宏”、“京兆尹史石扬”等等。这类署官职,附姓名,不同于一般官印。过去不明用途,而发生强解、误解。后世出土日多,始知非生人所佩,而是殉葬专用,以表示死者身分。朝鲜汉乐浪古墓出土的“乐浪太守掾王光之印”、“王光证”、“臣光"等两面木质印。木质非当时官。
印用材,是专为殉葬镌刻,以图省时。这种随葬官职姓名印,官职多不高,或是边远地区之官。因当时职卑之官死后,高官死后有赐官殉葬之例,只得由子孙临时刻制这种带官职的姓名印以殉葬。如果不附姓名,便有私刻官印之嫌;有了姓名,就证明是殉葬之物了。边远之地,因离京城遥远,赐绶并刻制,再加专送,时间来不及,故由当地以木、石之类较软印材镌刻。此类殉葬印工艺水平大多不高。但也有制作精美的,如前所举“司徒中士张尚”等。“使掌果池水中黄门”、“赵许和印”是1980年6月在陕西旬阳县小河北汉墓出土的银质龟钮殉葬印,铸造工艺较为精细,篆法规矩,章法疏密有致,极为生动。
(三)籍贯姓名殉葬印
这种印较少见。1985年在陕西勉县汉墓出土的铜质瓦钮“汝南女阴公孙安汉印”,高2.3厘米,宽2.4厘米,钮高1.2厘米。“汝南”为汉高帝四年(公元前203年)置郡,“女阴”即为“汝阴”,为秦时所置县名,“公孙“是复性。此为汉人殉葬用印。另朝鲜乐浪汉代古墓出土的“乐浪太守掾王光之印”,就是典型的带籍贯与姓名的殉葬印。
(四)祝词多字印
祝词印多在2厘米见方以上,比一般传世的吉语印字多而大(吉语印一般在1.5厘以内),也是专为殉葬而作的。自从日本考古工作者在朝鲜汉墓中得到“永寿康宁”玉印后,有些学者认为“建明德,子千亿,保万年,治天极”,“大富贵昌,宜官秩,长乐吉,贵有日”,还有天津艺术博物馆藏一铜印的“赵诩子产印信,鬲禄进以内,乘浮云,华一,餐玉英,饮礼泉,服名药,就神仙等多字印,不是一般生前佩带的吉语印,是专为殉葬作的祝词印。
这类祝词殉葬印制作精美,其材有金、银、玉、玛瑙等。从这些贵重印材与精工看,皆属王室贵族墓葬小出。如“永寿康宁”为玉,“建明德,子千亿一”为金。“修躬德,以侯贤,世兴显,今名存”十二字印为银,“绥德承祖”二十字印为玛瑙。其文其钮,制作其精,似为生前准备之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