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代摹刻印谱 -ag尊龙凯时

本店铺可办理上网公章、法人章、财务章、发票章等,价格便宜,欢迎咨询!

« 明代的印谱成都上网公章丢失了怎么办? »

明代摹刻印谱

          在明代摹刻印谱之风,逐渐盛行起来。
          元明之交、福建杨遵合家藏印拓、摹刻古印73l方,在每方印下,附有钮影、释文,成《集古印谱》。原物或失传,但其序文收录在明未顾氏《集古印谱》中,这在当时也算是了不起的创举了。
          明代中期以后,篆刻艺术更为兴隆。除与过去的集古印为谱外,也有篆刻家自刻印谱出现,也有与集古印之谱合编在一起的,如上卷为集古印.下卷为时人印作。
          明末摹刻古印之风更盛,可谓达到摹古顶峰。一是为了崇古,二是为了学习。摹刻印谱中又可分为两大类:即为摹刻古代秦汉印和摹刻当代名家之印。这两种摹刻印谱对研究与发展篆刻艺术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,但有些摹刻低劣的印谱,又给后人不少消极的影响。现择要略述如下:
         (一)摹古印谱
        1.张学礼集辑《考古正文印薮》
        张学礼,字诚甫,号中和道人,江苏江都人。笃嗜集印,甚于寒之衣,饥之食,游于齐、梁、燕、冀间,辄得便印,前后积累印蜕7000有余。然后偕京口刘汝生、歙县吴良止精选3000方请益吴丘隅、董玉溪、何雪渔、吴鲁南等,并邀十数名刻印高手,同摹其体制,学其丰神,“每一印不敢纤毫妄作。必求合古人义意之精”而后已。前后历20年,于万历己丑(公元1589年)成书,每一印蜕下系以释文及考证。
         2.顾氏《印薮》(即木刻本《集古印谱》)
        顾从德辑《集古印谱》后,为篆刻家与古印鉴定者竟相购去,无以广同好,遂起“尽付梓人,庶永不至磨灭’’之意。于是根据《集古印谱》原钤拓本,委王常扩充部分元明资料,有玉印220余方、铜印3200余方,以木刻摹刻成版,成书于万历三年(公元l575年),共六卷。王樨登定名为《印薮》。在谱凯时尊龙登录入口首页冠以太原王常(延年)编,武陵顾从德校。《印薮》挟《集古印谱》之名,发行至广,盛况空前。印花下配释文、考证等。时人赵宦光称:“及顾氏谱流通退迩,尔时,家至户到手一编。于是当代印家望汉有顶。”可见对当时影响之大。
         因为《印薮》行销广。获利也多,故不久相继在此基础上,略有增损与局部改动。有王常的((王氏秦汉印统》.《顾氏芸阁集古印谱))等问世,一版再版,在版式、色彩上也各异,有朱刷本、墨刷本、朱墨套印等之别。名称不一,但内容相同。
        这类木刻本印谱,几经翻刻,失真难免,加之刻工多不谙篆刻艺术,因此皆形存神亡,有的甚至连印形也与原作面目全非,使行家懊丧不已。甘畅曾感叹说:“秦汉以来,印章已不无剥蚀。而奈何仅以木梓也。况摹拟之士,翻讹叠出,古法岂不澌灭无遗哉?(,见甘砀《集古印正》自序)张所敬在《秦汉印范》序中也批评道:“而汝修氏仅仅翻刻于枣梨,则气象萎萧,浑朴流丽之意,无复存者,譬如优孟学孙叔敖抵掌谈笑,非不严然,乃神气都尽,去古远矣。’’虽然这类印i蒋在普及知识、印章考证上也有某些作用,在印谱史上也有一席地位,但同时流传广泛,作为学习范本,则又是误人不浅。
        3.甘氏《集古印正》
        甘畅(传略见前篆刻家一节),喜研秦、汉玺印,尝叹顾从德《集古印谱》木刻本(即《印薮》)摹刻失真,乃决心用铜、玉、石摹刻秦、汉印。历时7年,于万历三十年(公元l596年)成《集古印正》五卷,收录玺印1700有余。此谱由甘氏亲自摹刻,故能得秦、汉印之形神,为当时众多摹古印者之上乘。时人徐煺曾赞扬“自甘旭《集古印正》出,可以梦周、秦,而謦钦斯、邈矣,岂独供好事者玩好于一时,实留古人之精神于万世”。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
日历

最新评论及回复

最近发表

powered by
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