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书法与文字及其书写密不可分。在古代,“书”是。个多义词。作动词被解释为书写之义;作名词除被解释为书籍、书信之义外,还有文字币¨书法的双重内涵,而且书籍、书信又是与文字或书写相关联的。可见,它们之间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关系,应该是研究中国书法美学的出发点之一。
书法是书与汉(文)字的艺术,经历了从实用功能到仔写艺术的历程。有如金学智先生任ⅸ中国书法美学》巾指出:“在书法家笔下,文字——书写——书法,这是一个动态的创造过程。其结果,时间的连续凝冻为空间的}存,于是,创造品就是现于自我或进一步呈现于社会,以供品赏接受。”
许慎《说文解字一序》中说:“仓颉之初作书,盖依类象形,故谓之‘文’,其后形声相益,即诮之‘字’。文者,物象之本。字者,言孳乳而浸多也。著于竹帛谓之‘书’。书者,如也。…文”卜“字”原来是有区别的,后世的舣音节词“文字”合一,它既可包括“依类象形”的独体字——“文”,又可包括“孽乳而浸多”的合体字——“字”。训“节”为“如”,实在巧妙,它以其模糊性、宽泛性在主观上或客观上对古今书论乃至书法美学发生深远影响,启迪后人去体会、领悟、生发、再创造,现代学术研究表明:文字,是语言的视觉符号系统,如刘勰《文心雕龙一练字所说“心既托声之言,言亦奇形下字”。作为载体,它被用来交流思想感情,以求相互了解,是社会生活中不叮或缺的交际具。晚成于语占的文字,以其视觉的传递方式,极大地扩大了语言存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交际功能。对此,陈沣在《东塾读书记》中予以高度评价和称颂:“天卜事物之象,人日见之,则心有象;意欲达之,则口有声不能传于异地,留于异时,丁是乎书之为文字。文字者,所以为意与声之迹也。”所言不单指一般的文字书写,而且兼指书法艺术。当人们立足于干载前留下的古碑刻前时,当人仃披览历代书家尺胺名帖时,观赏着这些“为意与声之迹”,可赏可娱的审美心境油然升腾,将情不自禁地进入艺术关照的境地。
总之,数以万计的汉字为书法与篆刻的艺术表现提供了一个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的丰厚的艺术源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