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成王封熊绎于楚,都丹阳(故城在今湖北秭归县东),春秋时称王,战国为七雄之一。疆域有今湖南、湖北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诸地,后为秦所灭。
1.古地名考证
如“匕堤渠”、“匕阳”,玺中“匕”即匕。战国时有“上郾阳”或“下邮阳”,匕臣阳为地名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:南阳郡有比阳县,以处于比水阳而得名。在今湖北省泌县西,战国时属楚。“郢粟客钵”,“郢"为楚国首都。《史记·楚世家》云:“文王熊赀立,始都郢。”《正义》引《括地志》云:“纪南故城在荆州江陵县北五十里。”又考烈王二十二年:“楚东徙都寿春,命日郢。”寿春即今安徽寿县。又“单父左司马”,“单父”,春秋鲁国城邑,战国时入楚,今为山东单县。另在安徽寿县、湖北、陕西、河南等地,解放后都曾先后出土有打印“郢爰”、“陈爰”等,其上“郢爰”玺,亦是楚国玺印。 “下蔡宫大夫”。下蔡,地名,见于鄂君启节,《汉书·地理志》下蔡床沛郡,颜师古注:“故州来国为楚所灭,后吴取之,至夫差迁昭侯于此,后四世侯齐,竞为楚所灭。"即今淮北凤台。另有“下蔡戬襄诊,疑是下蔡地方辅助之职官。
2.出土情况
1984年7月在安徽六安县城北西古城遗址东坡耕土层中发现“大莫嚣钸”铜印一方,边长2.5厘米,桥钮。。隋县曾侯乙墓出土简文中也有“大莫敖”楚官名记载。文物》1979.7袋锡圭《谈谈膊县矽侯乙墓的文字资猁夕 此玺“大”字与“大赓”同,“莫嚣"二字也与“口相垂莫嚣"同。从地域看,此玺出土六安,当时亦为楚地。《文物》7988年2月。
3.史官名考证
如“口相垂莫嚣”在《左传·桓十一·襄十五》中,记有“莫敖”。注日,莫敖:“莫嚣,古官名。”《中文大辞典》第282 11页:“莫嚣,古官名。”按古敖、嚣同声。《淮南子·修务训》“莫嚣大心”注云:“莫,大也,嚣,众也。主大众之官,楚卿大夫。大心,楚成得臣子玉之孙。’’刘文典《淮南鸿烈集解》,引庄逵吉云:“钱别驾日:莫嚣即莫敖。’’由此可知是楚官名。
“戬戡之玺”,“截’’可通职,“戡’’即岁字,乃楚国特有之形体。“职岁’’是当时官府的名称,如《周礼·天官·职岁》:“职岁掌邦之赋出,以贰官府都鄙之财,出赐之数,以待会计而考之。凡官府都鄙群吏之出财用,受式法于职岁。”与“职岁之玺’’中“职’’、“玺”二字相同的“中职室玺”,其字与风格均相同,亦为楚国官玺。
“连尹之玺”,《国语·晋语》:“获楚公子谷巨与连尹襄老”,韦昭注:“连尹,楚官名。”《左传》襄公十五年:“公子追舒为鹿尹,屈荡为连尹,养由基为底尹,以靖国人。”足证连尹为楚国之朝官。
4.文字的特殊写法
从《长沙仰天湖楚简》、《楚太子镐》、《楚盒肯鼎》等中,可见“垒”(金)为楚特有写法。在古玺中有“口硒军玺”,玺中第一字不识,第二字为“鼯”(将字古体),“玺”字“金”旁写作“全"。这与湖北望山第二号战国墓出土的竹简“铊”、“钴”、“银”等字的“金”旁写作“佥”基本相同,其他国家绝无此例,因此这种特殊写法是确定楚国官玺的重要依据。
“客戒之玺”、“金官之玺”、“计官之玺”,玺中“金”旁写作“佥”,亦为楚官玺。
楚文中“大”字写法也与其他国不一样,多写成“众”,从大的“夫”字作“太”,由此可知“大赓”、“上场行宦大夫钵”、“江口行宦火夫钵”、“口口大夫之铄”等,亦是楚国玺。
另从“碛”、“玺”两字为楚国通用的特殊写法,可知“口行府之玺”、“行赓之玺”,可能是楚王行官所用之玺。此外如“造”写作“散”,从罗福颐编的《古玺汇编》中的“借府"际书可见。“室”字写成“9”或“坌”,如“专事室之铢”。(《舌垒汇编》)
5.文字书写风格
安徽寿县曾出土有“新邦官玺”、“伍官之玺”、“几成里玺雷侯雍玺”,等,多为皇亭皇边'.玺印文字较粗放,与楚简文字颇相似。又如“陈之新都”,其“陈”字写法也与他国有异。陈二专喜亨三种写法’.各有不同含义。舜后妫氏之陈,金文均写作“段”;田氏代齐之陈,金文均写作坠;塑垦妾堕。擘于河南淮阴,楚惠王十年(公元前479年)被灭,归并于楚后,陈字作叶掣,即:陲,诧字亦见于“禽忑盘”铭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