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玺印章上均有钮,钮穿孔以系绶印,印绶又系佩于身,故又称佩印。佩带印章,有的系于腰带上,有的挂在襟钩上。《史记》:“苏秦佩六国相印。”高诱注引《淮南》说,林训日:“龟钮之玺,贵者以为佩。”注日:“衣印也。”印而称衣,可见是同穿衣一样,每日常佩以为饰之意。如同古人常喜佩玉同出一也。
除官印必常佩带于身,以示官阶身分外,同时作为检封文书简册的封物亦常用之。《周礼·地官·掌节》郑事农笺注:“玺节即印章,如今之检封矣。”同时官私商界,为启发货物也常用玺印以封物也,故《周礼·地官》有“货贿用玺节”。
通常官民也有以佩印以避邪恶,祈求吉祥,如前述私印中大批的吉语印、箴言印和某些图像印等。
带钩印,是将印文刻于衣钩之下端的一种实用性印章。带钩,原是胡服所用,胡服是上褶(音习)下祷,便于骑猎。这种服式腰间束一条皮带或丝带,带头有钩便于拴结,这就是带钩。我国古籍上称为“币比”。《战国策》记“赵武灵王以黄金师比赐财绍延笃’’。战国时,赵国首先学习胡族的服式,带钩由此而兴起。后来逐渐发展,除作革带之钩外,还有挂饰件的钩、挂武器的钩或系衣襟的钩等等。将玺印文字铸在钩上,一举两得,即是玺印可以佩,又是带钩以实用。
三、殉葬
传世的古玺印,很多出自墓葬。因为战国时官印是权力的凭证,升迁或死亡后一般要缴回。但也有因其他原因遗留后世的,如因封赐殉葬而随墓主人殓的,私印随主人人葬者更多,更有专为殉葬而制印的。如瓦印、陶印或石印等。如前“裔魏"银印,是1983年锦州市博物馆在锦西县右集屯徐家沟战国墓中出土的。1974年在湖南长沙树木岭战国墓中出土的有一“干”字白文印章,长宽约1.2厘米。715年9月《孝古》,《长沙树木岭战国塞,阿纺岭西汉塞》)又l987年6月《文物》载有山西朔县秦汉墓出土的“贵海”、“王命”两方朱文小玺,从风格看,显系战国末期印式。其线条清晰、挺洁,章法舒展聚合,很有情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