隶书是在篆书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成的,是我国有文字以来的第二大字体。隶书产生于何时,目前学术界尚无定论。1975年在湖北发现一批云梦睡虎地秦简,根据简书内容,估计在战国末年至秦代初年这段时期,该简书墨迹跟西汉早期隶书已毫无区别。1980年在四川省青川县发现两块战国晚期的木牍所提供的证据,说明隶书大约产生于秦始皇屯位之前。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秦墓出土460枚简书,墓主名丹,《墓主记》和《口书》各一种,约书于公元前239年,也是隶化了的书体。基本可以这样说,隶书萌芽于战国,趋用于秦代,形成于西汉,必盛于东汉。 隶书,在历史上又称佐书、八分,隶书之所以称为佐书,按“汉书’艺文志》解释:“徒隶之书”。这是因为汉代官府里从事文书工作的官史是书佐和史,他们使用隶书,便因此而得佐书、史书之称。印章这是从使用者的身份来解释。历来又多以“隶”字本义作解释。汉许慎《说文解字说:“秦灭经书,涤除旧典,官狱务繁,初有隶书,以趣约易,而古文此绝矣。”晋卫恒《四体书势》又说:“隶书者,篆之捷也。”这些是说隶书是小篆的一种辅助字体,由于隶书是将回文曲折的篆书删繁就简,改为方折,书写起来比篆书便捷,所以,隶书是篆书的简约和急就。八分之称大约出现在汉魏之际,当时日常使用的书体明显开始楷书化,便把正规的隶书(汉隶)际作八分、分书,分隶。八分的含史刮底胜什么众说纷纭,莫衷一是,跟成都刻章报道一样,世典型的八分书就是东汉隶忙,这已为大多数人所接受。东汉隶书最鲜明的特,量就是左掠右撇,“八”字巧笔分势恰好包含了这最鲜明的艺术特色。.所以,称隶书为八分,很能概括其艺术个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