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步总结治印规律的《三十五举》 -ag尊龙凯时

本店铺可办理上网公章、法人章、财务章、发票章等,价格便宜,欢迎咨询!

« 王冕元代印章艺术的对外交流 »

初步总结治印规律的《三十五举》

       吾丘衍所撰《学古编》两卷,卷一为《三十五举》,卷二为《合用文籍品目》。《三十五举》为此书主要部分,是论述如何写好篆书与认识汉印的特点与规律,是历史上最早研究印章艺术的专论。故后人往往直呼该书为《二:三十五举》。二卷所列书目,多为前卷补充服务。《::蔓十五举》主要观点是:求复古,溯汉风,变时俗。他主张以小篆为基础,利用《说文》,以匡正唐宋以来文字与印式之乖谬。他把篆印所需知识列为35条,前十七举是研究篆书源流、品类、特点以及如何写好篆书的方法等。其后则是专论印章体制,朱白文法、章法,并探讨了以汉印为主的基本艺术规律等。如十八举谈了汉印的外形特征:
“汉有摹印篆,其法只是方正篆法,与隶相通,后人不识古印,妄意盘屈,且以为法,大可笔也。多见故家藏得汉印,字皆方正,近乎隶书,此即摹印篆也。”十九举讲了汉印的铸、凿等的分类。二十举讲到如何达到平方正直,即“纵有斜笔,亦当取巧写过”。二十一、二“二十二、二十七、三十一、三十五举中,都谈了章法中的字距要点,以及印面的间隔字距与空间处理。如二十二举:“四字印,若前二字交界略有空,须当空一画”二十七举说:“白文印,必逼于边,不可有空,空便不占。”王十一举日:“凡文中有一二字忽有自然空缺,不可映带者,听其自空,古印多如此。”这里所讲的“古”和“古印”,当时指汉魏白文印。
       同时也谈到宋元时朱文印的特点规律,如二十三举中述及“轩斋等印”、“终是白文,非古法,不若只从朱文”。二斗。四举日:“朱文印或用杂体篆,不可太怪,择其近人情者,免弗词说可也。”二十八举日:“朱文印,不可逼边。须当以字中空白得中处为相去,庶免印出与边相倚无意思耳。字宜细,四边有出笔,皆滞边,边须细于字,边若一体,印出时四边虚,纸昂起,未免边肥于字也。非见印多,不能晓此。粘边朱文,建业文房之法。”这是他对唐宋元时期朱文印章见得多,比较而得出的美学观,同时也是吸收了前人论印的具体发挥。如关于印边与文字的粗细、空、接之论,即是对米芾“圈细于文”的发展。《三十五举》也是前人编辑、研究、考察古印的总结与发展。徐官在《古今印史·印章制度》后附按语说:“吾子行集本多采杨(遵)、王(俅)、颜(未夏)三家之说,而附以己意。”
      此外,他多次提到“不古”与“古法”,这也是他反复将汉魏印章与唐宋印章比较研究的结果。而这些}匕较中,又涉及到印学史(如“古无押印”、“轩斋印始于唐”、“颜鲁公官诰尚书省印,可考其说”,以及“汉、魏白文”“唐用朱文”),印章分类(如姓名印、表字印、轩斋印、道号印),印章文字与如何写篆(如六、七、十、十二、十三、十四、十五举等),章法处理(如廿一、廿二、廿七、廿八、三十五举),印谱介绍(三十二举)等等。此书一出,晦暗将近千余年的汉印风貌,始为后人注目。明、清两代许多印家,多从其说,为明清印学的复兴,奠定了理论基础。清金石学家桂馥说:“摹印变于唐,晦于宋,迨元吾丘衍作《三十五举》,始从汉法。”这基本符合印学史发展的进程。因之明清不少印人,皆仿其体例撰文。有传为明何震的《续学古篇》,《连三十五举》,清桂馥有《续》、《再续三十五举》、《重订续三十五举》之作,姚晏、余懋等有《再续三十五举》,黄子高《续三十五举》,姚觐元的《三十五举校勘记》等等。吾丘衍重视篆法,以《说文》为本,提倡篆刻应“方正”、“浑厚”、“不可太怪”、“学篆字,必须博古,能识古器”等观点,对后来明清两代印人崇尚汉印,并在此基础上印外求印,广泛吸收有关金石文字而创新有重大的影响。
      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,.他对古文字、古印制度有关知识的认识,也有某些局限和错误之处。如他认为“三代无印”、“古无押字”、“有人依款识字或作印,此大不可,盖汉时印文不曾如此”。但这是大醇小疵,并不影响他在印学上的历史地位。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
日历

最新评论及回复

最近发表

powered by

网站地图